2015年8月27日星期四

另一個顛覆傳統商業模式互聯網公司「Airbnb」

近日大家討論Uber被港府打壓,一方面政府說要創新科技所以要有個局,但另一方面又不給予科技公司在港發展(只限外國公司,壹號專車又點計呢?),以法規去限制做借口然後又說當局開放政策這種推手式政治技倆來推搪,早已生厭。

的確,Uber雖然不是在所有國家都開行,但亦有國家放行,新加坡便是一例,人家甚至改法規,這才是什麼叫做引入競爭,創新科技,所以也難怪一些新的外國科技公司都喜歡新加坡多於香港,舉個例近年全球都頗受歡迎的旅遊訂房網站Airbnb便是其中一位,該公司的亞太區總部便是在新加坡。

說起Airbnb,其實和Uber一樣,都是一種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公司。還沒有互聯網時,旅遊價格資訊其實是頗封閉,酒店、旅遊公司擁有最多的資訊所以在訂價上便形成一種優勢,消費者的控制權便落到他們手中。到了互聯網的出現,中介人角色慢慢改變,這是因為價格資訊更加開放,所以消費者能夠爭取更有利他們的酒店訂房取向,資訊可以更加透明。

而近年商業行為也因為互聯網這個龐大平台出現了一種以小成大的經濟規模去發展,就是將每每小小的服務累積到一定數目形成規模效應下,便發展出一套俱有影響力的商業平台,早期的eBay,今天的Uber都是這樣,而旅遊行業上,便有Airbnb。

近期去旅行都有選用Airbnb這個旅遊租房網站,以往大家使用旅遊網站租酒店,如Hotel.com、agoda等,他們所提供的酒店主要是大型企業式,俱規模式,會有特定房價、地區,而且他們網站與酒店之間仍然商業合作,如優惠、拆賬等等。當然這種服務對比起以上前沒有互聯網時,其實已很不錯,但是消費者也希望有更多的選擇,Airbnb便是其另一種新需求。

該網站其中一個給引旅客的並不是只是提供傳統酒店,而是民宿服務。這種服務對民宿房東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市場,因為他們不再需要單打獨鬥,只要在Airbnb登記成為提供民宿的房東,便成為一員。而且這種服務是全球性,而用家除了是旅客外,亦可以自己化身成為民宿的房東。

以下兩圖便是我在米蘭旅遊時透過Airbnb租的民宿,房東太太是一位心理學家,房東先生則是酒莊老闆。

作為旅客,選擇酒店有其好處,但民宿卻有另一種的體驗,就是看看當地文化以及嘗試特色民宿,也是旅遊節目之一。有時候出走一個地方,去見一個新地方,住酒店雖然有其標準的設備,但是民宿特色可以有另一種新嘗試,旅行就是給予自己這個感覺,不要圈著一個特定框框。此外民宿價格很多時都比住酒店便宜。早前到米蘭便是居住了當地人的一個民宿,其價錢比住米蘭酒店便宜。但是卻可以看到當地人的住宿風格與文化。

另一樣便是資源的運用,時下流行資源如何充份運用,民宿所提供的服務便是這一種,一些房東並不是長期居住自己的地方,所以便出租予旅客,這便可以有雙贏效果。

自從Airbnb出現,不少自由行旅客都挺喜歡這種服務,單看Airbnb現在的估值達到250億美元,便知道其受歡迎程度之高。而近日該公司籌得15億美元資金便看到該市場的前景。

現時大陸也有類似的網站服務,便是途家網。

香港也開始流行,如果打開Airbnb app選擇香港便會發現不少一些本地住宅都有上載登記,而現時大多數的房東都是西方人士,而地點主要是港島。更有趣我在隨手搜尋時發現一些服務並不只是提供住宅,還提供私房菜,房東所煮的菜色是香港阿媽住家菜,亦見有外國人評語認為是一次特別的體驗,因為知道香港人平日吃什麼。這種文化交流互動卻是一個不錯的經驗。

至於會否對酒店形競爭,則要看市場的定位,民宿租住不超過一定日數也不算是賓館,這正是現行法例沒有和科技上追得上。但是外國也有同樣例子,而外國政府也頗願意給予這種服務在當地落腳,最成功例子便是米蘭的世博,由於酒店不足,當地政府便鼓勵當地人提供民宿服務。這可見法規不一定會綁死,如何改善才是重點,保護既得利益者只會落得形勢落後的感覺,未能與時並進。

Airbnb、Uber其實都是從傳統的商業模式扭轉過來,其中以群眾服務群眾成為一種新的發展方向,當中商業運作、社交模式以及文化交流,其實都會發展出一個全新的組合,這才是所謂創新。

這種更加不是適度有為所能夠做得到。

當然並不是所有民宿都是好,有好也有壞。但正如你都會住過九流的酒店一樣。但你不能否定這種新服務對消費者的需求。

伸延閱讀
Airbnb加入中國出境遊市場爭奪戰
討好法國政府 Airbnb 10月在巴黎開徵旅遊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