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

本港戲院結業的多面觀

港產電影全盛時期是全球第三大電影生產地,曾每年製作超過三百部電影,即使當時印度是全球製作電影最多的地方,但是以發行地區計,香港遠勝印度,因此被冠以亞洲荷理活,亦這時期造就了不少全球性力影藝人如周潤發、張曼玉、梁朝偉,甚至導演王家衛、杜旗峰等等。

時代不斷改變,社會亦不斷變遷,香港電影行業由盛轉衰,當中有多方面的因由,如產業沒有提升,市場萎縮,盜版問題,創意缺乏以及觀眾對象轉變等等,都使香港電影失了光環。

當中本港戲院數目日漸縮少也不無關係,以消費者的習性亦有所轉變。

昔日本港戲院很多,差不多每一個區都會有一兩間,市民並不如現在要走市區去看電影,以前粉嶺都會有戲院,長洲都會有,可見當時社會需求頗大,而且商人眼光亦見有利潤,因此頗意設戲院來賺錢。但社會慢慢改變,高地價政策其實是促使戲院減少的其中因由,由於租金高昂,戲院需要地方亦較多時,其成本開支回籠較難甚至有機會蝕,而商人亦倒不如起樓或者租予更願意提供高租金的商戶來賺取更高剩潤,最近一個例子如時代UA,大業主不租給UA而要求搬到更高的位置,以讓能讓予高消費的租戶(可惜最近說這算盤打不響),但這反映到業主已經對戲院商並不視為吸引人流或者穩定收入來源的客戶,是回報低的雞肋租戶。

那或者會認為倘若自已是業主或有更好的管理如華懋戲院,但是現在華懋都要自我結業,這都提供多從答案。該地亦開始轉變,相信會給予屬自由行客消費的公司企業,因此這回報會更大。

華懋戲院的最後一天
當然還有看的是該地區商業用途變化而得出這個結果,昔日華懋戲院的尖東地區是一個港人假日消費以及一些夜場消費的地方,附近夜總會林立,尖東日頭可以是一家大細到噴水池到海濱公園拍照的好地方,因此娛樂需求是存在,所以華懋戲院便可以提供這個消費服務,但到了晚上卻又是另一番風味便是夜場娛樂地方,那這把人士除了可以卡拉OK外,又有跳舞等,夜總會等都有,那同時間戲院提供的深夜場服務也是另一個選擇。如果在七八年前,附近還有一些年輕聚集的DISCO時,該戲院的深夜場和午夜場也有捧場客的。

不過隨著這地區的大變,自由行成為該區的主要消費者,戲院需求亦開始低,旅客是很少會看電影,而夜場消費亦式微,北上消費成大趨勢,尖東銷金窩名號亦退色,深夜場亦較少需求。此外深夜場在本港式微也有一定的文化關係。

以前電影人說看午夜場是看票房的一個指標,但現在顯然不是,因為社會階層轉型是不無關係,昔日所謂的午夜場是指標,很大程上當時社會階層看戲的消費者的普羅大眾教育程度不高,電影對象主要是提供通俗電影,深層次故事是難以吸引觀眾,觀眾看的是普及娛樂,午夜場觀眾便是這類型,是屬草根點的一群。但社會是不斷進步,教育程度亦提高時,觀眾所要的東西亦有所改變,再不是通俗式的,需要有多一點深層次的,這個轉變的同時,其文化習性和生活習性亦改變,不一定是看午夜場的觀眾才是其指標,反而每個星期四五六的九點半、七點半場才是主流對象。那麼午夜場的需求和功能便隨之而消失及改變。

另一方面本港娛樂並不單一,都是對本港戲院減少的因由,年輕人可以唱K,上網打機也足不出戶,留家中看戲更是大幅減少家庭群組的電影客戶,以前會一家大細看賀歲片,但現在看電影很多時是年輕一輩為主,家庭群組會租碟,買碟回家看甚至是BT滿足到他們,加上現時高清電視畫面,Bluray畫質甚至網上下載的電影其品質極高下,或者直接上網觀看電影,大螢幕的給引力是有所減低。

本港戲院越見少,當中可以看到本港的經濟轉變,文化的轉向,以及娛樂習慣改變不無關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