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

不斷重複的商貿政治戰

以前當記者,正值是科網股年代,資訊科技新聞很多時站在報紙的頭版或者一些主版上,不同現在,商業新聞只見樓市又升多高,或者自由行高估或低潮。不過科網潮過去(只限香港地區),香港又走回地產霸權的日子。

那時候不同形式的資訊科技新聞都有,其中一個較重要的範疇是講述作業系統,Linux能否取代微軟視窗,那時國內也推出中國版本的Linux,叫紅旗Linux,那時市場預計可能會成為新一代的作業系統,因為市場大,國家支持等優勢。更重要的是當時很多人會說一句觀點是微軟漏洞多,甚至可能是提供後門給予美國政府,因此不建議國內單位使用微軟視窗。

時間過去,回看這些新聞,有時候便一笑置之,因為當時大家都認定,「係架,會架,可能會架。」但到頭來又找不到什麼証據,更重要是市場決定了一切,最後,大家用什麼的作業系統,也不用多說。

近日美國眾議院又說電訊設備公司華為和中興可其業務可能涉及間諜工作,因此停止該公司在美發展業務。

事實上這些指控,多年來都一直沒有停止過。特別是說華為,因為該公司俱有官方色彩,任正非在未發展華為時曾任中共軍官。這便帶上了極為濃厚的官方味,但該公司卻是一間民企。有如新浪、騰訊的類型。但阿里巴巴呢?中投有入股則另計了。

可是這些對華為和中興的指控,主要是指其人事任命問題,但卻沒有說明了該公司如何運作有間諜活動。當然如果有實據的話,一早便拉人封艇,不會再在眾議院出報告。可是在沒有理據下,包括實際如他們的設備有沒有後門、病毒、後門等等,則沒有說明。老實說,以美國全球最高水平的技術,要找出他們的設備是否有後門,相信是可行,甚至用逆向工程都有機會找出問題來。可是到這刻仍然不見實體的技術上証據。

站在商業角度看,產品是否成功,是取決於客戶上的取捨,當中包含多種的理由,價格、技術、安全、客戶的安心使用觀感等等。現在眾議員的態,就是想安全感上提供了一把刀,插向華為與中興。

近年電訊設備競爭極高,也是高科技產業上的重要環節,美國近年在硬體電訊設備,的確有所退步,但並不等於是差,但競爭力則是有疑問,對手很多電訊設備商如歐洲的和中國的,都可以有議價能力,其中中國的設備在其議價能力更是全行之冠,所以不少訂單都給了華為。因此華為成了全球第二大的電訊設備生產商,緊次於思科。

所以將商業貿易戰轉化成為政治戰,其實也是種美國國策之一。要使大眾對中國產品產生不必要的心理不安,從而使大眾有機會放棄使用,改變商貿上的決定。

但經濟動物的人類,大部份時候都是理性時,那麼面對便宜而品質倘算合理的話而能夠接受時,那華為、中興仍然有其市場的需求。除非真真正正找到實體証據,否則這止攔老虎,雖有阻滯,但不會成為真正的阻力,反而是該公司的產品自身是否真正不再靠抄和便宜為賣點,轉化為俱有創新專業獨家技術,才是該公司未來是否可以立足電訊市場的關鍵點。

美國大選將至,總要有人做下戲,交差的。

伸延閱讀
華為中興 攻美恐「諜」跤

美國會報告指華為中興威脅通訊安全

1 則留言:

  1. 就算美國官員不以間諜質疑, 一般外國平民如果知道中國私人企業有黨委, 大學有校党委书记, 他們會怎麼想?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