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昂山素姬」讓中國尷尬的理由

看「昂山素姬」這戲,最大的吸引力並不是導演洛比桑,也不是楊紫瓊,而是這戲的題材故事人物「昂山素姬」,她的傳其人生與及其堅忍對民主堅持的精神,是人類歷史上少有而值得尊敬,透過商業技巧來描述這位偉人,電影是好與壞,其實都已經不重要,最重要是帶到一個訊息予觀眾。讓人記得她,讓人知道民主自由的可貴,更讓人類的進程走向文明。

以戲的品質及其制作,這並非荷理活的大型片傳記格局,因為成本關係,不會如鐵娘子般高成本制作。單是找演員已知一二。不過這並不會讓這戲的失去興趣,始終還是這一句,看這戲並不是看其電影本身,而是嘗試感受昂山素姬的歷程。電影的藝術成份早被蓋去。

雖然昂山素姬本身比電影還俱有吸引力之際,還是需要評這戲的整體,找楊紫瓊是很正確的一個嘗試,首先是市場,其次是以她的感覺,的確是有幾分相似。楊在戲中的亮點,她的演出其實也很有神髓,在衣著和化妝上是幫了不少外,更重要楊成功地模擬到昂山素姬的感觀,就是她那種倔強與堅忍的外形而引出其戲中的性格演繹。這戲楊是挺有進步,若果這戲可以參加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話,其實她絕對有能力問鼎影后(桃姐除外),至於奧斯卡,楊仍未到這個地步,所以是預料之中沒有提名。

電影沒有什麼特別,並不是引人入勝,只是一套簡單的傳記電影,而且是一套以西方社會角度看的電影。當中最為明顯是戲中昂山素姬的丈夫米高教授,他的角色有如昂的真正幕後軍師,甚至是昂山素姬的精神領袖一樣,每每有其丈夫出現都化險為夷,而且都是由他出謀獻計,如果昂山素姬如國母的話,那麼戲中的米高便國父般,因為戲中說他真的幫這個國家很多,甚至是犧牲了自已的家庭和自已。

電影找其他演員其實並不專業,拍攝也普通特別是在學生反政府的場口,並不吸引而演員也並不投入,並不認真。

不過該戲有兩個場口是挺吸引的,第一個是昂山素姬走到台上發表講話,看到這場時,便很想知道當天她真實地是如何激動人心,這種感染力是如此大。

第二場口便是昂山素姬的兒子和丈夫代取諾貝爾和平獎,這一幕的感受除了是感到該國人民及她的自身感動外,站在中國人眼中其實是有另一種的感受,那是會想起劉曉波,而戲中的一幕真的和早前劉曉波不能領獎的一刻是很相像。這刻便抽離電影的屏幕,相起這兩位得獎者,同樣獲獎但同樣被當地政府禁止領獎。不能親自拿諾獎的,往往這些國家當時都是面對水深火熱和專制統治之際。

昂山素姬如是,劉曉波也如是。

由於領狀一幕真的很相似,對於中國方面來說,的確是有點尷尬(至少當局心中是有鬼),這個情形自然很理解這戲為何不能在國內上映。正如「天與地」最後兩集不能在國內播放一樣,因為涉及六四,根本就是不夠膽量去面對群眾。

另外還有是學生的示威,那種血腥,作為中國人,你不想六四也很難罷。

中共開口埋口都是黨要面對群眾才獲支持,但往往最不真真正正面對民眾卻是中共自己,連一套商業電影都不能上畫,可見心有鬼有多大。



國內禁止公映是很明白,怎會把自己的醜陋公諸於人前,所以自由行又有一個新好去處,上次是肉蒲團,今次是昂山素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