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

李安的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

我對李安的電影是有點情意結,每當有電影上畫,我必定去看,或者是年輕時代在外地看華語電影時,有不少是台灣人提供的電影,當中李安必然是首選,那時候還有楊德昌、蔡明亮、侯孝賢等。

但李安卻是當中最能捕捉市場,亦能雅俗共賞的導演。

這次新戲不再是華語電影,而是美國近代歷史以及次文化歷史必然提及到的「Woodstock」胡士托音樂會,以這個故事為題材,其實已經可以聚焦到觀眾,還要近期西方社會的經濟衰退時,當然喜歡回望過去昔日光輝日子,這戲自然受到大眾觀注。

據這戲是一齣溫馨喜劇,內容我還未知,但看過一些片頭,是頗有風味,但東方人是否有這種共鳴則很難說,除非上了年紀的一輩是經過火紅年代,會看舊版號外的人,否則未必有意會。當然作為一齣回望歷史電影亦可,不必要有歷史背景也可以看,否則很多電影觀看時便難感受到。

李安以一位華人導演,拍攝一部極美國文化氣息電影,可見他是一個察入微的人,上次是斷背山拍西部牛仔同性戀亦是一個極為大膽嘗試,雖則個人認為他拍華語電影還是較佳,但美國人眼中則認為拍出了他們的感觀,可見他是一位很強的導演。

相信他拍攝是會以一些細微的小節來導出當時的心境,因為他的長處正是這些,以細緻微小的動作、對白來感受給觀眾,當中還會加一點理念,而多數是故事完整性高但較少影像效果,不是一個風格化導演。

其實他的路線,和香港女導演許鞍華是近似的,都是多元化導演,任何題材都會涉及,並不單一,可以文、武、愛、笑都可以,而且更重要是較高文藝氣息成份在當中,而且都是內容行先,影像行後。所以難能可貴。或者倆者都是真正的學院出身,學術成份高,理念亦相近,而且較喜歡帶一些訊息給觀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